大 肚公、大腹婆注意了!腹部肥胖如今不僅關係著一個人的體態看起來是否賞心悅目,更對一個人的健康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研究發現,腹內脂肪的過度堆積,將引 發一連串相互影響的心血管代謝危險因子(CMR;Cardiometabolic Risk),進而導致心血管代謝疾病甚至是糖尿病的發生。

衛生署統計資料顯示,在去年度國人十大死因中,心血管代謝疾病死亡人數佔了近三分之一,危害國人健康甚鉅。基隆長庚心臟內科醫師楊甯貽表 示,在心血管代謝疾病突然發作或糖尿病形成前,體內各項潛在危險因子就已經開始對健康產生影響,若能及早注意身體各項指數變化,即可打破惡性循環,挽回健 康。

楊甯貽進一步指出,腹內脂肪是最具指標性的CMR心血管代謝危險因子。腹內脂肪細胞與皮下脂肪不同,屬於高活性內分泌器官,過量的腹部脂 肪組織會分泌發炎因子,使血管硬化造成高血壓,且釋放游離型脂肪酸,使血脂異常,包括三酸甘油酯升高、好膽固醇(高密度膽固醇)下降、壞膽固醇(低密度膽 固醇)升高等,並產生胰島素阻抗性,影響血糖代謝。

藉由「測量腰圍」,就能簡單且迅速地檢視自己的腹部是否堆積過多脂肪。楊甯貽表示,腰圍指的是肋骨下方到骨盆腔上方的中線,若男性腰圍大於等於90公分,女性腰圍大於等於80公分,即有腹部肥胖之虞,罹患心血管代謝疾病的風險亦跟著大為提高。

根據美國醫學期刊JAMA的研究論文,腰圍與罹患冠心病的相對危險性密切相關,甚至超過身體質量指數(BMI)和其他心血管危險因子,腰圍 超過86.3公分的人罹患冠心病的相對危險性比超過69.8公分的人高出近2.5倍;腰圍過大的人可能猝死的預測機率更比正常者多出4倍。

楊甯貽回憶,曾有一位來看診的腹部肥胖病患,因為需要服用各種藥物才能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異常指數,總是被朋友們稱為「藥罐子」,卻 不知道這些都是心血管代謝疾病發生前的警訊。在醫護人員的引導下,這名病患靠著運動及飲食的控制,於6個月內減重20公斤,不但將腰圍減至正常尺寸,身體 各項指數也逐漸恢復正常,這才終於擺脫每天吃藥的痛苦,成功的找回了健康。

楊甯貽建議有腹部肥胖困擾的民眾,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連續運動三十分鐘,讓心跳達到一百三十下;另注意三餐總熱量控制,減少脂肪攝取量,尤其是飽和脂肪酸,如油炸類食物;且定期量腰圍,避免腹內脂肪過度累積,才能遠離CMR心血管代謝危機。 

【2007/10/16 聯合線上】@ http://udn.com/


溫哥華大夫的碎碎唸:
每周至少運動三次,每次至少連續運動三十分鐘,讓心跳達到一百三十下!
溫哥華大夫的另一個家: 【新】讀書人's 靜心居 & 高爾夫人生(PIXNET)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eshung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