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十四行詩(18)



1.英語原文
William Shakespeare (1564-1616)

Sonnet 18


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
Thou art more lovely and more temperate:
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
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 

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d;
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d 

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
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est;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er'st in his shade,
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est: 

So long as men can breathe or eyes can see,
So long lives this 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





2.
梁宗岱 譯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十八首


我怎麼能夠把你來比作夏天?
你不獨比它可愛也比它溫婉:
狂風把五月寵愛的嫩蕊作踐,
夏天出賃的期限又未免太短:

天上的眼睛有時照得太酷烈,
它那炳耀的金顏又常遭掩蔽:
被機緣或無常的天道所摧折,
沒有芳豔不終於彫殘或銷毀。

但是你的長夏永遠不會彫落,
也不會損失你這皎潔的紅芳,
或死神誇口你在他影裡漂泊,
當你在不朽的詩裡與時同長。

只要一天有人類,或人有眼睛,
這詩將長存,並且賜給你生命。


3.
戴鎦鈴譯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十八首


我怎樣能把你比做夏天?
你比它更可愛也更溫和:
五月的嬌蕾有暴風震顛,
夏季的壽命很短就度過。

有時候當空照耀著烈日,
又往往它的光彩轉陰淡;
凡是美豔終把美豔消失,
遭受命運和時序的摧殘。

你永恆的夏季永不凋零,
而且長把你的美豔保存;
死神難誇你踏它的幽影,
只因永恆的詩與你同春。

天地間能有人鑑賞文采,
這詩就流傳就教你永在。


4.
海外逸士 譯
《致其所愛》(To  My  Love)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十八首)


我欲將君比夏晝﹐君更嬌艷更媚柔。
疾風吹搖五月蕾﹐夏日苦短行矣休。

時或驕陽何炎炎﹐常見金烏遭遮掩。
美人之美易消逝﹐偶失天奪亦可憐。

君之長夏永不逝﹐君之花容能久駐。
閻羅終未拘君去﹐不朽君因不朽句。

世間有人人能看﹐我詩長存君並存。


5.
譯者不詳(台灣網頁上摘抄)
http://english.ncu.edu.tw/wenchi/Song/song_sonnet.htm
十四行詩第十八首


夏日怎能與妳譬喻比擬
妳的可愛溫和夏日難及
五月花蕾惡風吹襲落地
夏日租約倏忽轉瞬到期

有時天眼高灼炎炎難耐
更見烏雲常蔽金色面容
古今紅顏難逃紅顏色衰
命運無常季候欺凌作弄

妳的永恆夏日卻將長存
美貌紅顏必也永世不減
死神難誇妳為地府美人
因妳芳名已成不朽詩篇

除非人世已經滅絕無生
此詩必將永傳與汝永恆

6.
陳黎/張芬齡翻譯的版本

英語情詩名作選---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第18首"


我該把你比擬做夏天嗎?
你比夏天更可愛,更溫婉:
狂風會把五月的嬌蕊吹落,
夏天出租的期限又太短暫:

有時天上的眼睛照得太熱,
他金色的面容常常變陰暗;
一切美的事物總不免凋敗,
被機緣或自然的代謝摧殘:

但你永恆的夏天不會褪色,
不會失去你所擁有的美善,
死神也不能誇說你在他陰影裡徘徊,
當你在永恆的詩行裡與時間同久長:

只要人們能呼吸或眼睛看得清,
此詩將永存,並且賜給你生命。


摘自中國時報 人間咖啡館 2002年10月18日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之十八(譯)   文 / green
7.
    文言譯本:

  美人當青春,婉麗自銷魂。
  焉知東風惡,良辰詎待人?
  朝日何皋皋,暮色何昏昏。
  眾芳俱搖落,天意倩誰詢?
  我有丹青筆,騰挪似有神。
  為君駐顏色,風霜不可侵。
  丹青亦難久,罔若詩與琴?
  延年歌一曲,萬古揚清芬。


8.
    白話譯本:

  我能否將你比作夏天?
  你比夏天更美麗溫婉。
  狂風將五月的蓓蕾凋殘,
  夏日的勾留何其短暫。
  休戀那麗日當空,
  轉眼會雲霧迷濛。
  休嘆那百花飄零,
  催折於無常的天命。
  唯有你永恆的夏日常新,
  你的美貌亦毫髮無損。 
  死神也無緣將你幽禁,
  你在我永恆的詩中長存。
  只要世間尚有人吟誦我的詩篇,
  這詩就將不朽,永葆你的芳顏。



譯文來源:   http://space.kaoyan.com/1783617/viewspace-696.html




 莎士比亞第18首十四行詩的教學    作者:盧秋平


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一位天才的戲劇家和詩人,他是我們講授英國文學必 講的一個作家,他的作品也是每一個文學學習者必讀的作品。到目前為止我們選用的英國文學教材沒有哪一本沒有選編他和他的作品,而在選編和選講他的十四行詩 時,幾乎都選了他的第18首,如吳偉仁的《英國文學史及選讀》,② 王佐良等的《英國文學名篇選注》,③丁廷森的《英國文學選讀》,④ 楊愷深等的《英國文學選讀》,⑤ 李公昭的《新編英國文學選讀》,⑥ 張伯香的《英國文學教程》,⑦ 以及桂揚清和吳翔林的《英美文學選讀》,⑧ 何其莘等的《英國文學選集》,⑨ 彭家海的《新編英國文學教程》,⑩ 陳嘉的《英國文學作品選讀》,11以及張伯香為自考生編的教材《英美文學選讀》12等都選用了這首十四行詩。那麼對於如此廣泛地被選編和選講的一首詩歌, 我們該如何來講授呢?筆者認為我們可以著重從它的語言特色之一—修辭格的運用入手來對它進行教學。

第一是這首詩的修辭格用得多,用得全。一首短短的十四行詩裡面,竟然用到了十種修辭格,它們分別是:


1.明喻(simile)


明 喻是對表面上不相似的東西進行明確的比擬。第一行『Shall I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我能否拿夏日將你比擬)?』便用到了這種修辭格。講到這裡的時候,我們有必要給學生講清楚這裡的夏日可不是我們通常理解的『夏日炎炎』的夏日。 「英國的夏季除7月下旬的十幾天外,氣候一般舒適宜人,近似中國北方地區的晚春,讓人產生愉快、美好的聯想。」16而且這裡的夏日既表示詩人的友人可愛, 讓人感到可意,又暗指他的友人正處於年輕,精力旺盛的時期,因為夏天總是充滿了生機和活力。


2.設問或反問句(rhetorical question)


第 一行既用到了明喻這種修辭格,同時也是一個設問句,即它形式上是一個疑問句,但不需要作答,因為它的答案本身就很清楚。也就是說,詩人提出這個問題來並不 是等待他的友人作回答,而是要表達『我要將你比作夏日』,而且這個設問句用得非常巧妙。其一它比用陳述句『I shall compare thee to a summer's day'語氣要委婉禮貌得多,其二是從整首詩的韻律格局來考慮的,即用『I shall 』屬於揚抑格,『shall I'屬於抑揚格,而整首詩的格律是五步抑揚格,所以詩人用的是『Shall I …』而不是『I shall…』,可謂一箭雙鵰,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別出匠心。


3.暗喻(metaphor)


暗喻是對表面上 不相似的東西進行不明確的比擬。17這種修辭格在該詩中用到了兩次。第一次體現在第四行「And summer's lease hath all too short a date」的『lease(期限,租賃使用期)』和『date(持續時間)』這兩個詞上,它們是法律用語,意思是把夏日比作是房屋,是向大自然租借來的東 西,因此它的使用期是有限的;同時也暗指青春、美麗持續的時間都是有限的。第二次用在第九行「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的『summer'一詞上,這裡的『summer'並不是指四季中的夏季,而是暗指『青春或美麗的容顏』,和第七行「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及第十行「Nor lose possession of that fair thou ow'st」的『fair'意思相同。


4.擬人(personification)


擬人是將一件 事情,一個物體,或一個想法當作人物來呈現。19這種修辭格在該詩中也用到了三次。第一次是第五行「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有時太陽照得太熱)」的「the eye of heaven(天空的眼睛)」,即它把天空比作是人,它是有眼睛的,也就是指太陽。也可以把這個地方理解成是暗喻,它抓住了本體(太陽)和喻體(天空的眼 睛)之間的共同點『明亮』,這個擬人手法延伸到了下一行「And often is his gold complexion dimmed(它金色的臉又常被遮掩)」的『complexion(膚色,臉)』一詞上,只有人才能談膚色,所以詩人把太陽也擬人化了,說太陽的臉常被 (烏雲)遮掩。還有一次體現在第三行「Rough winds do shake the darling buds of May」的『darling(親愛的,可愛的)』這個詞上,即詩人把buds(花蕾)人格化了,表達了詩人對花蕾的一種欣賞和愛憐的感情。


5.雙關(pun)


雙 關是一種文字遊戲,指利用讀音或詞根相似的詞的不同含義或語法功能。20英語裡的雙關有兩種,一種是利用同一個詞的不同意思;另一種是利用同一個詞的不同 語法功能。該詩用到的雙關屬於前一種情況,具體用在兩個地方。第一個地方是第七行「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美的人或物難免將喪失其美)」,這裡的兩個「fair」含義就不同,第一個意為「美的人或物」,而第二個的意思則是指「美本身」,所以 這是運用了雙關。第二個雙關的運用表現在「summer」一詞的含義上。這個詞在第一行和第四行以及第九行都出現了,在第一行和第四行的意思都是指「夏 天」,而在第九行「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裡面它的意思則是指詩人的友人的「美」或「青春」,所以這又是雙關的運用。


6.矛盾法(paradox)


這 種修辭法是指表面上看起來是自相矛盾,互相牴觸或荒唐的陳述或主張進一步對其進行思考或分析發現它可能是真實的,很有根據的,甚至包含了一個簡明的要點。 21該詩的第七行到第十行「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ed,But thy eternal summer shall not fade(美的人物都將喪失其美麗,偶然的或是由於自然的規律,但你的永恆之夏將不會褪色)」就是矛盾法的運用。既然每一種美都不能永恆,為何詩人的友人 的美又能長存呢?經過進一步地讀後面的詩行,我們發現詩人友人的美之所以能夠長存是依靠詩人的詩的力量,即最後幾行說的他的美將在詩人的詩裡永存。他的詩 能給他友人的美注入活力,使之永不褪色。


7.頭韻法(alliteration)


就是「在詞的開頭重複相同的元音或輔音」。該詩第七行(見上文)中的『fair from fair'就是輔音[f]的重複,這就是頭韻法的運用。這種修辭格的運用強調了美麗的人或物之美麗不長久這一事實,是為了引發出詩人的詩可以使他友人的美長存這一主題。


8.誇張(hyperbole)


誇 張就是言過其實的陳述,一般是為了強調。23誇張的手法在該詩中用到了三次,第一次體現在上文提到過的第九行「thy eternal summer」中的「eternal」這個詞上。根據自然規律,每一種美的事物都將逐漸喪失其美麗,那麼詩人友人的美又怎能永恆呢?第二次是第十一行 「Nor shall death brag thou wand'rest in his shade(死神也不能誇言你在他的陰影裡徘徊)」,每個人早晚總免不了一死,我們都不可能不朽,那麼詩人的友人又怎能不受這種自然規律的約束呢?最後一 行「So long lives this,and this gives life to thee(你將在我的詩中獲得永生)」,生和死都是自然規律,每個人都得遵循,無論什麼都改變不了這一事實,所以詩人說他的詩能使他的友人獲得永生顯然是 誇張的。


9.提喻或舉隅或借代(synecdoche)


也就是以部分代替整體,單個代替類別,具體代替抽 象,或反之。24第十二行「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你在這不朽的詩裡獲得了永生)」的『lines(行)』就是以部分(詩行)代替整體(詩)即提喻或舉隅或借代法的運用。


10.倒裝(inversion)


就 是「詞序不同於正常語序的句子」。25這種修辭格在該詩的四個地方用到了。第一個地方是第五行「Sometime too hot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正常的語序應該是「Sometime the eye of heaven shines too hot」,因為狀語(too hot)通常應該放在謂語動詞(shines)的後面而不是放在它前面;第二個地方是第七行「And every fair from fair sometime declines」,正常的語序應該是「And every fair sometime declines from fair」,同上面一樣,狀語(from fair)通常應該放在謂語動詞(declines)的後面;第三個地方是第八行「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 untrimmed(被偶然或自然的規律奪去其美麗)」,正常的語序應該是「Untrimmed by chance or nature's changing course」道理同上面的一樣;最後一個地方是第十二行「When in eternal lines to time thou grow'st」,正常的語序應該是「When thou grow'st to time in eternal lines」,道理也同上面的都一樣。這些倒裝的運用一方面是為了強調狀語,另一方面是為了壓韻的需要,即為了使整首詩遵循莎士比亞十四行詩的壓韻方式而 把這些詞「shines, declines, untrimmed, grow'st」安排在句末,這種壓韻方式就是abab cdcd efef gg(day,temperate,May,date;shines,dimmed,declines,untrimmed;fade,ow'st, shade,grow'st;see,thee.)。

從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這首十四行詩中用到的修辭格不僅多,而且全面,既有語音 手段的修辭格(頭韻),也有詞彙手段的修辭格(明喻,暗喻,擬人,誇張,矛盾法,雙關,借代),還有句法手段的修辭格(設問句和倒裝)。那麼這些修辭格的 使用除了上文分析的作用之外還有什麼作用呢?我們可以進一步引導學生從主題方面來思考這個問題。



資料來源:   http://space.kaoyan.com/1783617/viewspace-695.html




莎士比亞十四行詩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十四行詩》在莎士比亞的全部作品中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詩集收有154首詩,大致認為作於1592年至1598年,1609年於倫敦首次出版。詩集分為 兩部分,第一部分為前126首,獻給一個年輕的貴族(Fair Lord),詩人的詩熱烈地歌頌了這位朋友的美貌以及他們的友情;第二部分為第127首至最後,獻給一位「黑女士」(Dark Lady),描寫愛情。

 十四行詩是源於意大利民間的一種抒情短詩,文藝復興初期時盛行於整個歐洲, 其結構十分嚴謹,分為上下兩部分,上段為八行,下段為六行,每行十一個音節,韻腳排列:abba abba,cdc ded。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的結構卻更嚴謹,他將十四個詩行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三個四行,第二部分為兩行,每行十個音節,韻腳為:abab, cdcd,efef,gg。這樣的格式後來被稱為「莎士比亞式」或「伊麗莎白式」。對詩人而言,詩的結構越嚴禁就越難抒情,而莎士比亞的十四行詩卻毫不拘 謹,自由奔放,正如他的劇作天馬行空,其詩歌的語言也富於想像,感情充沛。












威廉·莎士比亞





威廉·莎士比亞(William Shakespeare,華人社會亦常尊稱為莎翁;1564年4月─儒略歷1616年4月23日,格里曆1616年5月3日,1564年4月26日受洗 禮)被許多人認為是英國文學史和戲劇史上最傑出的詩人和劇作家。同樣是西方文藝史上最傑出的作家之一。全世界卓越的劇作家之一。他一生共創作了三十八部劇 本,和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他不但創作了許多最催人淚下的悲劇,他的很多出喜劇也是在英國舞台上曾經上演過的所有戲劇中最引人發笑的。此外他還寫過 154首十四行詩和幾首長詩歌,這些詩歌不只是單純的敘述,而能觸及人類本性中最深層的部分,因此被很多人認為是英國文學史上的佳作。一般相信,莎士比亞 的創作高峰期是在1585年到1610年這段時間內,但是確切的日期我們已經無法知曉。他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倫敦的「環球劇場」上演的,在1613年劇場被 焚燬,現已重建。









威廉·莎士比亞




生平

大多數歷史學家相信,在歷史記錄中所看到的演員和劇作家莎士比亞是同一個人。莎士比亞於1564年4月出生於英格蘭斯特拉福德鎮(Stratford- Upon-Avon),父親叫約翰·莎士比亞(John Shakespeare),是個手套商人。根據記錄,莎士比亞是在當年的4月26日受洗禮的,一般認為他的生日是4月23日(他的去世是52年後的同一 天)。莎士比亞的父親在他出生時非常富有,但是後來被控捲入黑市羊毛交易,而家道中落,並失去了市議員的位置。有證據表明,莎士比亞的父母親都有同情天主 教徒的傾向。

1582年11月28日,莎士比亞與安妮·哈瑟維(Anne Hathaway)結婚,很可能是因為哈瑟維當時已經懷上了莎士比亞的孩子。從此之後莎士比亞的行蹤我們完全無法得知,直到他在1590年代出現在倫敦的劇團中。

1583年5月26日,莎士比亞的第一個女兒蘇珊娜(Susanna)在家鄉特拉福德鎮接受洗禮。他接下來的一個兒子Hamnet和一個女兒Judith(雙胞胎)-也在1585年2月2日受洗禮。

1596年,莎士比亞唯一的兒子Hamnet死亡,於同年8月11日安葬。很多人相信莎士比亞的名劇《哈姆雷特》(Hamlet)就是為了紀念他的兒子的,因為Hamlet與Hamnet的寫法類似。

1597年, 莎士比亞把他在特拉福德鎮的「一棟家宅、兩間畜舍、兩個花園、兩個果園和其他所有東西」以60英鎊的價格售出,到倫敦,成了一名著名的演員和作家。他最後 還成為一家劇團—張伯倫勳爵劇團(The Lord Chamberlain's Men)的合夥人。與當時所有的劇團一樣劇團是以資助它的貴族的名字命名的。該劇團十分受歡迎,以至於當伊麗莎白一世去世後,詹姆士一世贊助了它,劇團更 名為國王劇團(King's Men,該劇團到了今天已經成為象徵著莎劇最高水平的英國皇家莎士比亞劇院)。 現在人們從當時的各種法律文件和商業契約中得知,莎士比亞在倫敦的歲月漸漸變得富有,使得他得以在倫敦的富人區買了一棟房子,還在家鄉特拉福德鎮擁有一座最大的住宅。

1609年莎士比亞發表了他的十四行詩,其中很多是寫給一個神秘的女人「Dark Lady」)和一個男人(「Fair Lord」)的(因此有人相信莎士比亞可能是一位同性戀者)。他大約在1611年離開了倫敦和劇壇,從此之後就再也沒有發表重要作品(一般認為他的最後一 部劇本是《暴風雨》),直到1616年去世。





【新】讀書人 's 靜心居 & 高爾夫人生(PIXNET本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jameshung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