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DIANNE HALES】
你這輩子最想要的是什麼?不就是快樂嗎?
某個下雨天,格蕾琴.魯賓(四十一歲)坐在紐約市一輛計程車內,突然自問這輩子最想要的是什麼?她憶述︰「我突然想到,我要的是快樂。那真是醍醐灌頂的一 刻, 因為我過去從未想過這件事。」格蕾琴曾任律師,在大法官歐康納手下任職,身兼人妻、人母的角色,多年前開始全心投入一項快樂計畫,嘗試運用傳統和新創的門 路來追尋生活目標。她每天撰寫感恩日誌,朗誦一首詩,經常安排和丈夫共度良宵,還採用其他各種方法。如今,她確信自己比以前過得更快活。
時至今日,大家似乎都想趕上這股追求快樂的潮流。快樂占據了報紙版面,促成書籍熱銷,鼓舞科學界從事相關研究,各類歡笑俱樂部和「快樂學」 (joyology)工作坊紛紛成立,有如雨後春筍。原因何在?就像發展快速的「正向心理學」所顯示的︰人一快樂,就會興旺起來;更具有創意和生產力,賺 的錢更多,更能廣結善緣,享有更好的婚姻,而且活得更健康,甚至比慣於怨天尤人者更長壽。
馬丁.瑟利格曼博士將近十年前開啟了正向心理學運動。他說︰「想像一下,有一種藥可讓你多活八、 九年,每年多賺一萬五千美元,還能讓你比較不容易離婚?快樂似乎就是這種藥。」但有些人質疑︰在我們行程太滿而計畫太多的生活中,這豈不是又多了一項非得 完成不可的任務?世上怎麼可能存在一條讓所有人都快樂的途徑?假如我們不覺得幸福無比,難道在快樂這件事上就失敗了嗎?有些持懷疑觀點的人認為,這種「快 樂症」不過是又一次自我感覺良好的流行風潮。紐約大學精神病醫師查爾斯.古德斯坦便說︰「行為改變能帶來真正快樂這樣的概念,可謂再虛假不過。」
不過,快樂專家根據數以千計的研究結果,認為快樂是可以測量,也可以製造的。儘管有人不以為然,但你若願意嘗試生活的積極面,並追求自己的幸福,以下這些方法就能幫助你奠定快樂的基礎。
一項針對四千對雙胞胎所做的研究顯示,你的「快樂商數」大約百分之五十來自基因,但就算從家族遺傳到的是憂鬱而非快樂的基因,並不代表你注定要愁眉不展過 日子。不要把希望寄託在諸如健康、財富、教育以及良好的容貌上,因為掌握這些有利條件的人只比缺乏這類優勢者多那麼一點點快樂。除非你極度貧困或生重病, 否則生活環境帶來的快樂,只占大約百分之十。其餘百分之四十取決於你如何自己找快樂。
這正是最棘手的部分。我們難免以為外在事物,好比更大的房子、更好的工作、樂透彩券中獎,能帶給我們歡樂。這些確實可以帶來短暫的喜悅,但那種興奮之情必 然逐漸消失。心理學家索妮雅.呂波默斯基博士著有《快樂之道:獲得你所要生活的科學途徑》(The How of Happiness: A Scientific Approach to Getting the Life You Want)一書,她說:「我研究快樂之道十八年,卻也不免落入和其他人一樣的心理窠臼。我買到一輛期盼已久的混合動力新車的時候,興奮極了,但僅僅兩個 月,開這輛車的感覺就成了家常便飯。快樂就像減肥,我們都曉得如何甩掉幾磅體重,重點是如何保持下去。」
呂波默斯基和她的同僚在研究中發現︰要享有持久的歡樂,關鍵在於超越短暫的喜悅,眼光放到瑟利格曼所說的「真正快樂的柱石」上,諸如︰維繫親情、尋求工作熱誠,或實現自己熱切追求的目標,並從一些更高的理想層次發掘其中意義。
此外,「時機」和「劑量」也很重要。她發現︰一天內做五件善事,能顯著增進幸福感(這些善行若分散在不同的日子裏,效果沒那麼好)。她強調:「要持續快樂,必須在往後的日子裏每天付出,每天做一點,並持之以恆。」
根據各種測繪人生快樂曲線的研究,漫長歲月通常能帶來更大的滿足。一個人就算度過最快樂的童年,從十幾歲到二十歲出頭之間的快樂感會逐漸降低。但你信不 信,隨着年齡增長,我們反而越來越快樂。斯克利普斯學院神經心理學家史泰西•伍德博士說:「年輕人往往傾向關注不好的事,年紀越大,我們越能夠學着調整並 克服這種態度。」
有些專家的確認為,即使進入老年,快樂似乎還在增加。伍德說:「老年人對生活中的重大事件不會有劇烈反應,較少出現負面情緒,而正面情緒較多。」
並非所有的人都同意這種觀點。《熟女拉頸報》(I Feel Bad About My Neck)一書作者諾拉.艾芙蓉認為,在度過相當歲月後,面對抉擇之際,我們會把「人生短暫」這樣的覺悟列入考慮。她說:「你會盡量排除那些不能讓你快樂 的人或事(好比難吃的餐點)。不過當然啦,所有這一切都難免罩上一層傷感,因為到這時候,往往開始病痛纏身,那絕對在快樂商數上扣分。」
勇於開懷大笑
心理學家威爾.福利森宣稱,不管年齡多大或性情如何,你此時此刻就可以感覺更快樂。他說已找到保證能提振士氣的訣竅,也就是做一件令人眼睛一亮、具有冒險 意味,甚至跡近膽大妄為的事,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小事。接受實驗的志願者都記下自己一整天的感覺;受測者無論天生內向或外向,只要積極投入,都覺得比較快 樂。福利森說:「這項研究最令人驚訝的是,你可以輕易改變你的行為,讓自己感到更快樂。」他發現,幾乎任何積極行為,即便是聽廣播引吭高歌或翩翩起舞,都 能對心情產生正面影響。「開懷大笑正是這種可以讓你感覺更快樂、冒險而大膽的行為。」
光是扮出快樂的表情,便可以帶來改變。心理學家詹姆斯.雷爾德在克拉克大學做過實驗,假裝為志願受測者接上電極,而後指示收縮或放鬆特定的面部肌肉,結果受測者便毫無緣由地露出笑容。隨着嘴角揚起,大部分受測者(比起其他依指示皺眉的人)看卡通會覺得更有趣。
其他研究中,面帶微笑的人回憶往事,會比繃着臉或面無表情的人,回想起更多快樂片段。雷爾德推測︰每當我們微笑,神經和肌肉就送出訊號,開啟腦內的快樂中樞。「其實,微笑不花一毛錢,而且對你有益。」所以,何樂不為?
格蕾琴.魯賓說,追求快樂的過程令她人生充滿意義:「我了解到,刻意維持語氣平和,或是花時間做些蠢事、增加歡笑的次數、每天早上唱歌等等,能讓我從內心 深處改變自己,使自己產生更多深情、體貼的感覺和行動。這就是為什麼我說快樂是一種職責,只要我努力跨出讓自己更快樂的那一步,我讓別人快樂的能力也跟着 大增。」。
擺脫苦瓜臉的十項法寶
1. 少一點虛擬,多一些具體。
你若整天坐在電腦前,那麼,請離座,多與他人接觸;即使是與陌生人接觸也能增添幸福感。喬治梅森大學心理學家陶德.卡什丹說: 「和其他人在戲院裏一起開懷大笑,會比你在家裏看電影更痛快。」
2. 哪些人於我有恩?
列出感謝名單看似老套,但事實證明很管用。專家說,就增添快樂商數而言,計算你所得過的恩典可能最有效。
3. 累積好事。
想一想你在白天所遇到的每一件好事,然後像珠子一樣把它們串起來,並看着珠子越串越多。這個簡單的動作會讓你留意最微不足道的好事,比方說,在十字路口前,旁邊車輛的駕駛人揮手示意給你讓路,或是在充斥垃圾信件的電子郵箱中找到朋友的來信。
4. 考慮日後能成為回憶的事,而不是物質。
比方說,如果必須在買一輛新車,和全家外出度假旅行之間做選擇,那就收拾行李吧。即便是最酷、最炫的跑車,時間一久也索然無味。但是和摯友以及你所愛的人共度美好時光,記憶會延續到永遠。
5. 從趣味的一面看事情。
瑟利格曼博士說: 「幽默就像撒在肉上的鹽,能帶出美味。」試試看,以微笑面對人生中的荒謬情狀。在雜誌上看到好的笑話,不妨開懷大笑。
6. 躲進你無憂無慮的地帶。
想想看,有哪個地方總是能讓你覺得平靜和快樂。爾後要是感到緊張和難過,在心裏喚回這種感覺,盡可能回想每個細節:聞一聞防曬油的味道,感受一下陽光,聽聽海潮的聲音。每當情緒低落,就在心裏播放這卷錄影帶。
7. 樂觀面對。
無論何時,盡可能看事情好的一面。你可能覺得自己現在正面對逆境,但如果停下來,心平氣和地評估,會發現其實你處理得很好。倘事情真的對你不利, 請看第八項。
8. 尋找你內在的藝術天分。
回想過去你曾經有過的創意表現。你參加過搖滾樂團嗎?會不會寫詩?可記得有哪件事讓你投入到廢寢忘食的地步?何不再次拿起吉他來?歡樂的表現確實能帶來快樂。
9. 做好事。
任何善行,無論再怎麼小,帶給施惠者的快樂不下於受惠者。例如,親筆寫一封信給曾幫助過你的人,告訴對方那件事對你的意義有多重大,保證讓對方開心不已。
10. 把握這一刻。
想吃蛋糕,就烤一個來吃;帶你喜歡的人出去,好好享用一頓午餐⋯⋯儘管讓自己過得更快樂吧。
【讀者文摘2008年4月號】
溫哥華大夫的碎碎唸: |
快樂~~~這就是人生啊~~~ |
溫哥華大夫的另一個家: 【新】讀書人's 靜心居 & 高爾夫人生(PIXNET)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