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氣周報/記者沈旭凱、詹建富/報導】
當憂鬱嚴重到影響一個人生活能力,心理壓力已大到自己無法調適,或自覺對情緒失去掌控力時,可能就是罹患「憂鬱症」,應儘速尋求心理諮商或就醫診治。
1.求助醫師
耕莘醫院永和分院心理衛生科主任張傑文指出,憂鬱症的治療大致分「心理治療」及「藥物治療」兩部分。
重度憂鬱→藥物治療優先
張傑文認為,對於較重度的憂鬱症,藥物治療是優先選擇,因為藥物效果較快,而且在個案情緒太低落時,心理治療也不易進行;因此,先藉抗憂鬱藥物達到初步改善,再輔以心理治療,應該是比較好的方式。
輕度憂鬱→心理藥物並行
輕度憂鬱患者,可視病患狀況決定以何種治療為主,但兩者同時進行仍是較理想的方式。
持續服藥→需時3至6個月
台大醫學院精神科教授李明濱指出,急性期的憂鬱症首要靠藥物治療,而目前可供選擇的藥物至少有三類,分別是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MAOIs)、三環系抗憂鬱劑(TCAs)和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SSRIs),一般在服藥1、2周後就顯現正面的效果,但憂鬱症要達到顯著的改善,則 大約需持續治療三至六個月。
副作用→新一代藥物較少
至於其副作用,則隨個人體質、憂鬱程度、藥物劑型及病人的忍受度而異。較為常見的副作用包括口乾、便秘、排尿困難、失眠、頭暈、頭痛、心跳加速、昏沉欲睡和性功能障礙等。但整體來說,現在有很多新一代的抗憂鬱劑,除少數腸胃不適外,幾乎沒有其他副作用了。
亂停藥→病情難轉好的關鍵
李明濱強調,憂鬱症狀的改善是服藥最重要的目的,即使用藥物初期有某些副作用,都應該向醫師反應,切忌中途自行停藥,因為太早停藥或放棄治療,是病情無法好轉的關鍵因素。至於該服藥多久?則與病人的病情嚴重度,以及是否第一次發病有關。
2.家人協助
除了藥物治療外,憂鬱症患者若合併心理治療,包括認知行為治療或支持性心理治療功效會更好,尤其預防憂鬱症再發有好的效果。
李明濱強調,家人除關注病人是否規則就診、服藥外,更重要的是,應適時傾聽患者的感受,並給予情緒上的安慰,包括同理心、信心與精神上的支持,而且不妨邀請病人外出運動,或參加宗教活動、文化、娛樂活動等,或許可幫助患者走出陰霾。
3.自我調適
張傑文指出,維持正常的生活節奏很重要。許多人在面臨壓力時,生活節奏會被打亂,且變得急躁,在此狀況下,思考及判斷力都會受影響,對於壓力的處理,當然也變差。因此,維持正常的生活節奏,甚至刻意放慢腳步,才不會因壓力慌了手腳。
規律運動→助睡眠解壓力
很多研究證實,規律的運動不但對身體有好處,對於心理的放鬆及睡眠的品質,也有很大的幫助,同時還可釋放壓力。
另外,也可學習放鬆技巧,紓解緊張的狀態。例如工作壓力大時,可撥5分鐘緩慢地的深呼吸,放鬆心情。作好時間管理,將事情分出輕重緩急,作妥適的時間分配,避免一團混亂,造成更大的壓力。
溫哥華大夫的碎碎唸: |
抗憂鬱藥物 最忌亂停藥~~~ |
溫哥華大夫的另一個家: 【新】讀書人's 靜心居 & 高爾夫人生(PIXNET)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