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jpg 

生活禪與茶道修持

作者:馬守仁

生活禪為趙州柏林禪寺淨慧法師所提倡,是禪宗思想在現代生活條件下的具體應用,它以佛所說教義為理論依據,默契人間佛教思想,強調了禪最精要的內容:在生活中體味禪悅,在禪悅中落實生活。禪乃至全部的佛法所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就是生命的存在與解脫問題。存在即是生活,解脫即是覺悟。儒家經典《中庸》裡說:“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在儒家看來,道就在生活中,在百姓的日常應用中,道和我們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禪宗是漢傳佛教最精要、最重要的部分,雖然其源頭直指靈山一會,但其實融入了很多中國傳統文化內容和人文精神,是完全“漢化”了的佛法。禪宗強調“不立文字,直下承當”,“ 直下承當”是要在日常生活中完成的。從上古德,有聞歌聲悟道者,有聆鳥鳴悟道者,有見桃花悟道者,有擊土悟道者,有臨流水悟道者,有汲水搬柴悟道者,不勝枚舉。這都是在“日常生活”中覺悟的例子。如果我們能夠在日常生活中時刻關照自心,一念清淨,直下承當,就是禪,就是解脫。所以禪不離於我們的日常生活,禪就在生活應用之中,或者說,禪就是生活本身。我們要求得解脫,要證悟到禪的境地,就要在生活中體味,在生活中落實。在生活中覺悟人生,奉獻人生,這是生活禪所追求的目標。


我國茶文化誕生於兩漢之際,興盛於唐宋之間,衰落於明清之後,其興衰期恰好與佛教發展不謀而合,所以佛門與茶結緣,實在是諸緣合和的必然結果。隋唐時期,以“不立文字、教外別傳”的禪宗開始在我國確立,直指靈山會上佛陀拈華、迦葉微笑之故實,可謂“別有用心”。至晚唐時,全國約八成以上寺院皆為禪寺,出現了無寺不禪、無僧不禪的鼎盛局面。由於坐禪易致昏沉,所以“皆許其飲茶”,以至於“人自懷挾,到處煮飲。”(唐·封演《封氏聞見記》)禪門茶風興盛一時。盛唐時期人稱趙州古佛的趙州從諗禪師不僅自己喜歡喫茶,還經常以“喫茶去”三字接引學僧,禪語法言流布天下叢林。南宋時期浙江餘姚徑山寺裡茶道盛行,有一套嚴格的茶道程序,據說日本茶道最初就是從這裡流傳過去的。這些古代高僧大德們飲茶的真正目的當然不僅僅是為了飲茶,而是為了參禪悟道。禪門認為茶有三德:“坐禪時通夜不眠,滿腹時幫助消化,茶且不發”,因此飲茶便成為當時禪門修道的最好輔助。

1987年4月,陝西法門寺出土了舉世矚目的唐宮茶具系列,唐僖宗依照唐密曼荼羅壇場儀式,將精美茶器和佛骨舍利秘藏在法門寺地宮裡,這大概是佛教與茶結緣的最有力證據吧。

茶道是茶文化的核心,是具體的茶事實踐過程,同時也是茶人自我完善、自我認識的過程。茶人通過品飲而悟道,這種過程就稱作茶道。或者簡單的講,品飲者對茶的覺悟,稱作茶道。由此可見,茶道在很大程度上屬於修證範疇,是要實修實證的,不僅要在“理”上認知,更要在“事”上修證,而非僅僅停留在認知或研究的層面上。茶人對於茶道的修證,稱作茶道修持。茶道修持和生活禪是相通的,兩者都強調“道”是不不可思議的,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實修實證,最終得以頓悟。

生活禪是佛法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一種修行理念,不但適用於佛教僧眾,也適用於在家居士,是一種應時應機的生活禪法,值得大力提倡。生活禪將高深的禪法落實到具體的日常生活中來,生活即是禪,禪即是生活,禪和生活打成一片,如茶和水一般,茶味即是水味,水味即是茶味,茶水交融,密不可分。這種修行理念不僅默契佛陀的本懷和佛法真意,而且特別契合現代人的根基,是一個很好的修行法門。
生活禪的要旨就是要將禪法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去,落實到飯食茶飲、行住坐臥中去,落實到舉手投足、揚眉瞬目中去,在生活中時刻關照自心,在生活中覺悟,在生活中解脫,在生活中落實禪修。這是我個人對生活禪的粗淺理解。

茶道修持也是如此。

茶道修持是茶人頓悟茶道的入門基礎,也是茶人修習茶道的日常功課,更是實踐中國茶道精神的唯一途徑。茶道修持和一般的飲茶不同,一般的飲茶僅僅是啜茶味、吸茶香而已,目的是為了解渴療疾(身體和心理疾病);而茶道修持則是以茶事實踐過程為方便,籍茶悟道,達到明心見性的目的。茶道修持首先要從汲水搬柴的日常應用做起,在諸如備器、煮水、滌器、備茶、瀹茶、奉茶、飲茶、收具等具體的茶事過程中時刻關照自心,在茶事中覺悟,在茶事中解脫。對於茶人來說,茶事即是生活的全部內容。

茶人在進行茶道修持時,內心是安詳寧靜的,煎水瀹茶的動作真切而自然,此時已將全部身心投入到茶事中來,不散亂,不浮躁,因為散亂、浮躁的心境是沖泡不好一碗茶的。茶人應該時刻關注茶事的每一過程,在諸如焚香、煮水、滌器等茶事過程中滌蕩心智,在諸如茶爐、茶碗、茶盞等具體茶器上息妄止心。認真對待每一道茶,每一碗茶湯,每一日茶事,真能如此,距道不遠。

我國古代流傳至今的茶法、茶決很多,有關茶的禮儀、規約也很豐富,尤以禪宗典籍裡保留最為詳盡。譬如宋代宗賾禪師編纂的《禪苑清規》以及元僧德輝和尚集編的《敕修百丈清規》裡,就記載很多有關茶事過程的禮儀和規約,十分詳盡,由此可見自唐宋以來禪宗和茶道的密切關係了。唐宋時期,禪宗僧徒已將飲茶作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不但有益身心健康,對禪修也不無裨益。曾有僧人問天竺子儀禪師:“如何修行,即得與道相應?”師曰:“高卷吟中箔,濃煎睡後茶。 ”(《五燈會元卷八》)又據《古尊宿語錄卷第二十三》載:“汝州葉縣廣教省禪師。問,如何是西來意?師云:齋後一碗茶。”像這樣的“茶禪公案”,唐宋時期的禪宗語錄裡還有很多,值得我們仔細參看。這些唐宋時期的高僧大德們通過日常飲茶,不僅領悟到了茶理,也證悟到了禪法,他們已將禪法應用到日常的茶事過程中來,是最早的“生活禪”的實踐者。

因此,茶道修持可理解為落實“生活禪”的一個重要途徑,通過茶道修持,將我們對禪悅的體味落實到日常生活中來,落實到汲水搬柴的日常茶事中來,落實到一碗茶湯中來,落實到茶爐、茶釜、茶甌、茶盞中來。禪意與茶事密不可分,禪味即是茶味,茶味即是禪味,這是真正的“茶禪一味”。正如淨慧法師在《生活禪語》中所開示的那樣:“作為禪者的生活,它處處都流露著禪機,學人只要全身心地投入進去,處處都可以領悟到禪機,處處都可以實證禪的境界。”那麼,作為茶人的生活,也應該在茶事過程中領悟到禪機,實證到禪的境界。

日本著名茶文化學者、哲學家久松真一先生曾將禪分為寺院禪和在家禪兩種,寺院禪即禪宗,在家禪即茶道,不無道理。茶道修持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將禪的精神融入到日常生活的茶事中來,茶禪一味,禪茶互參,在茶事中體悟禪悅,在禪悅中完成茶事。所以我個人以為,作為生活禪的一個重要途徑,茶道修持應該更適合現代在家居士的禪修生活,是一個很重要的實踐生活禪的殊勝途徑。

主要參考資料:

《五燈會元》
《禪》雜誌
陳香白著《中國茶文化》
寇丹著《陸羽茶經與研究》
滕軍著《日本茶道文化概論》
馬嘉善著《冷香齋煎茶日記》




【新】讀書人 's 靜心居 & 高爾夫人生(PIXNET本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eshung2010 的頭像
    jameshung2010

    讀書人's 收藏

    jameshung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