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續座右銘 ---作者:白居易



勿慕富與貴,勿憂貧與賤;自問道何如,貴賤安足云?

聞毀勿戚戚,聞譽勿欣欣;自顧行何如,毀譽安足論?

無以意傲物,以遠辱於人。無以色求事,以自重其身。

遊與邪分歧,居與正為鄰;於中有取捨,此外無疏親。

修外以及內,敬養和與真;養內不遺外,動率義與仁。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塵;吾道亦如此,行之貴日新。

不敢規他人,聊自書諸紳;終身且自勗,身沒貽後昆。

後昆茍反是,非我之子孫。




  • 譯文:

    不要羨慕富有與尊貴,不要憂慮貧窮和微賤,
    自己所關心的應該是進德與修業,地位的高低哪裡值得我們去操心掛慮呢?


    聽到毀謗的話,不必過分憂傷;聽到讚譽的話,也不必過分高興。
    自己所關心的是所作所為是否光明磊落,別人對我的毀謫與讚譽實在不值得理會。


    不要任意孤行,傲氣凌人,以遠離他人的羞辱。
    不要用巧言令色的手段去謀事求職,尊重自己的人格。


    交遊時要遠離壞朋友,以免受引誘或影響,
    住所必須與正人君子為鄰,方能有潛移默化的功效。
    在這中間只有正邪的分別,除此之外沒有親疏的分別。


    修養外在的功夫以達於內在,使內在更祥和真誠,
    修養內在時也不遺漏外在,一言一行皆依循著義和仁。
    要走千里的路途,也得從腳下的第一步開始,高大的山峰是一粒粒微塵堆聚而成;
    進德修業就像這樣,所注重的便是日新又新。
    我不敢拿這些話去規勸他人,姑且把它寫在自己的腰帶上,終身以此自我勉勵,死後再將這座右銘贈送給我的後代子孫。
    我的子孫們如果違反了這些教導,就不配當我的子孫。







白居易(772--846年),字樂天,原籍太原。出身于小官僚家庭,是唐代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定居洛陽,常到龍門香山寺遊玩吟詩。他和香山僧伽滿結香火竈,“棲心釋梵,浪跡老莊”,自稱“半移生計在香山”,故自號“香山居士”。

大 約在貞元三年(787年)的年初,十六歲的白居易帶著自己的詩稿,到了京都長安。老詩人顧況看到這位不速之客的姓名有“居易”二字,便很恢諧地說:“長安 米貴,居住不易!”及披卷讀到《賦得古原草送別》中的“離離原上草,一歲一枯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時,不禁大爲驚奇,拍案稱絕,馬上改變語氣,鄭 重地說:“能寫出這樣好的詩句,‘居’下去是不難的,剛才我是同你開開玩笑罷了。”從此,白居易的詩名大振。
  
29歲時中進士,歷任秘書省校書郎、左拾遺、左贊善大夫、江州司馬、蘇杭二州刺史、刑部
侍郎等職。他寫的《秦中吟》和《新樂府》中的許多篇章,為人們喜聞樂見,婦孺皆知。

白 居易早年熱心濟世,強調詩歌的政治功能,並力求通俗,所作《新樂府》、《秦中吟》共六十首,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盡規”,與杜甫的“三吏”、“ 三別”同爲著名的詩史。長篇敍事詩《長恨歌》、《瑟瑟行》則代表他藝術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場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長別,世事從今口不開”,但仍寫 了許多好詩,爲百姓做過許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著紀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寫過一些小詞。贈劉禹錫詩雲: “古歌舊曲君休聽, 聽取新詞《楊柳枝》”,可見他曾自度一些新詞。其中《花非花》一首,頗具朦朧之美,後世詞人如歐陽修、張先、楊慎,都極爲讚賞。

白居易生活 的時代,主要是建中、元和、長慶時期(西元781-824年)。是唐朝走向衰敗的極端苦難動蕩的時代。白居易是繼杜甫之後,我國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的 貢獻是在總結我國自《詩經》以來現實主義詩歌創作經驗的基礎上,建立了現實主義的詩歌理論,掀起了一個波瀾壯闊的現實主義的詩歌運動——新樂府運動,創作 了大量優秀的現實主義詩篇。

白居易於會昌六年(846年)八月,在洛陽城東南履道裏的家宅中與世長辭,時年75歲。死後葬於香山寺東北約0.5公里的琵琶峰上,以便使他永遠和龍門山水相依為伴。




【新】讀書人 's 靜心居 & 高爾夫人生(PIXNET本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eshung2010 的頭像
    jameshung2010

    讀書人's 收藏

    jameshung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