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日本茶道:獨坐觀念與茶禪一味


作者:今川義繼


獨坐觀念,以我淺薄所知,最開始是出現在七哲之一的細川三齋忠興之《細川三齋茶書》裡,後來立花流(南坊)的立花實山在表述回歸利休後期茶道、茶風意境的 《南坊錄》中做了發揮,但此二書都沒有將之明確,只含蓄地有這個意思。融合了三齋系的這種概念,道安系的最大流派- -石州流(非江戶時代本莊宗尹的那個石州流)的一代家元片桐石州在他的成名書《石州三百條》內開始明確,並作為一種為武家服務的茶道、茶人意識上的某種規 範。最終,奠定其為「奧義」的是幕末大老井伊直弼的著作《茶湯一會集》。



長期在山中獨居,孤獨、蒼涼使井伊直弼的內心得到錘煉,在茶風和禮儀的境界上越過了片桐石州的正與俗,把獨坐觀念昇華成為對茶人本身的心得 體會,最終成為正統派茶人所奉行的義理,可以說是茶人的「禪」。由於時間晚(倒幕四強藩崛起不久),意圖明,所以影響了整個現代茶道。這大概就是獨坐觀念 的脈絡由來。


其意境,較傾向於九州織部流奔放的我,幾次茶席、請教,都未能全明。按茶本無理,湯水不過工具,道理才是目的認識,我認為對這個概念也不妨 各人有各人之見,不必強同。若今出川先生要探討,可邀元信譔一文,他的茶道可是真正喝出來的。茶道這禮儀,屬上層建築,無經濟基礎實在是頗難受用。九八年 的彌生十二日,是我第一次正式參加茶儀,期間茶人可心演示全程並介紹了「一期一會」之理,所以值得紀念,無它意。


茶禪一味,日本的茶和禪的關係極其密切,因為日本茶種的起源是榮西禪師由中國五台山帶回鐮倉幕府,原本意在學習中國之道,用茶水恢復修行者 疲憊的身心。他曾經講:「茶,乃調整心律,強化內臟,平靜心靈之良藥也。」由此,可見最初茶只用為藥。雖然,當時的日本還不存在自己的茶道,但這樣的理解 是極正確的。「弘仁仿唐之風」、「安土桃山茶道」、「江戶時代」直至現代,雖使茶道成為文化並風行,但茶人大多過於關注禮儀和器物,對於茶葉、湯水本身卻 略嫌認識不足,舍本逐末,感嘆下頗覺遺憾。


茶禪一味,講求:意境,是建立在喝茶基礎上的心理意志修煉。按傳統說法,若是一個人沒有點「禪」,喝起茶來也不能達到二者一體的認識。但, 我認為只要有基本的哲學思想,認真體會,喝茶都會使心中產生一定的道理。這麼說,如今聯盟的各位朋友都具備這樣的素質。利休在茶與禪方面修養極高,這與他 曾經修行、捐助的京都正德寺,與其身為和歌能人的師傅武野紹鷗,與擔任織豐政權十餘年的茶頭經歷有關。正德寺給了他禪方面的修行,紹鷗對珠光茶道的日本化 賦予他創新的理解,而十餘年的茶頭更讓他不斷實踐、修養、理解和創新,最終達到新的境界,並開創了自己的關於喝茶(不是茶道)的道理。


茶禪一味,利休在大德寺修行學禪時講的過程最為經典:「小座敷(四疊席半以下的標準小茶室)之茶道,乃以第一佛法修行得道也。取水運薪,沸 湯點茶。供伸施人,我亦飲。插花焚香,皆學佛祖之行跡有。」前面若乾的鋪墊都是對最後一句的詮釋。可以理解為,茶道的過程、禮儀不過是為了茶會後的領悟之 工具。


茶禪一味,是茶人基於和尚教曉的義理上的體會,二者又不全相同。和尚通過誦讀經傳,早課晚修來提高,茶人則通過茶道的過程去自我體會。最終得不得道,二者 卻相同,那就是能否感悟。我認為,禪宗講求頓悟對個人的智慧要求很高,也不利於人心志的健全發展,而茶道通過一個緩慢的過程,使人自悟、漸悟,可說存在人 性、親和的一面。


茶禪一味,就是喝茶時的安靜,就是對茶本身的思考,就是心靈和行動的靜默,就是對借助儀式去完成心理之修行,在茶水中體會禪的意義。試想,貴殿置身於安靜 的只有四疊的小茶室,靜觀茶入之花,品茗,焚香,你能想到什麼?是百感交集還是四大皆空?這樣的體會能否給你留下極深刻的記憶?


茶禪一味,為了讓人心靜、清志、明理,保持平常心是最終的目的。若,認真思考,注意一點一滴的細節,培養一寸一度的耐性,即使不喝茶、不念經,最終也能有所成就,那麼茶和禪的重要性就變的很小了。


茶禪一味,像聯盟中不出名的許多人,與風流倜儻無關,卻能够默默的建設、奉獻、結交,可謂不嗔、不念,伊勢宮中無身影,琵琶湖內不起浪,這 個時候,上網聊天這麼件原本消磨的事就被賦予了娛樂、教育和修行同在的新意。而,既然一般人都能如此,今川家的各位為何不靜心、靜性,思考自己是否有平常 之道,以平等的態度去對待別人包括勞累的櫻一殿,以平常的心意去承擔建設「我的而不是櫻一殿一個人的網站」之責。新改版的駿河,誰說只是個單純的戰國聯盟 網站?文化風情既好,歷史意念也濃,厚實裡不乏新意,前路很光明。


東方先生,其實看一篇網文特別是「論道」的文章,不必太用心,像元信這號碧螺上癮的人,自己對茶道熟悉的很,我卻從來不見他講過茶道的淵 源、系流類。所以,關鍵是切磋道理,談談感想,引用什麼的那不過是末節,不要被「考據」所騙,能懂的才是道理,一篇茶事記寫一大堆歷史、考據,最後沒能讓 人明白個所以然,如何評價它的好?東坡的字句要給老嫗念三次,對方明白才敢表述,何況我們?我只期望各談談想法,考據雖然重要,但講好是風月之亂談,有理 則記之,無理則笑之,各有各理。被「長篇大論」給套下而誤了體會,我不是變成騙人「買櫝還珠」之奸商?


東方先生,明日談談逢佛殺佛,比較恐怖的題目,但別誤會,我不是講奧姆真理教的,如何?




來源:拙風文化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jameshung2010 的頭像
    jameshung2010

    讀書人's 收藏

    jameshung201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